
高盛预测住宅投资将下降8%,美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高房价与高利率的双重挤压,而政策干预则成为一把双刃剑。
美国房地产市场正深陷供需结构性失衡的困境。高盛最新报告指出,2025年下半年住宅投资预计下降8%,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拖累因素。这一颓势源于多重压力:
价格与利率双高压制需求:Case-Shiller指数显示美国房价自2020年初已累计上涨55%,而30年期固定抵押利率仍维持在6.7%高位。
库存积压与信心低迷:截至5月底,新屋库存达50.7万套(2007年以来最高),供应周期拉长至9.8个月;建筑商信心指数(NAHB)跌至34,反映行业预期恶化。
劳动力与关税成本挤压供给:4月关税政策导致每套新屋成本增加$9,200-$11,000,叠加5月新屋开工量年化125.6万户(环比下降9.8%),进一步抑制供应弹性。
这一矛盾在买卖方数量差上达到顶峰——Redfin数据显示当前卖家数量较买家多出逾50万,创历史最大失衡。
2025年美国房地产政策呈现 “联邦激励”与“州级限制”并存的割裂态势,深刻影响外资投资逻辑。
OBBB法案永久化机会区计划:2027年起实施的新版QOZ计划引入更严格区域认定标准(收入门槛降至地区中位数70%),但提供30年持有后的资本利得豁免,为长线投资铺路。
100%奖励折旧重启:允许2025年1月19日后投入使用的资产(含商业装修)全额折旧抵税,显著改善开发商现金流。
资本利得税改革提案:特朗普政府评估取消住房销售资本利得税,若落地可能释放2900万套因税负滞留市场的房源。
德州SB 17法案(2025年9月1日生效)标志着最严厉外资管控:
全面禁止中国、俄罗斯等“指定国家”公民及企业购买农业、商业、工业及住宅用地。
处罚力度空前:违者面临25万美元或房产价值50% 的罚款(取较高值)。
该法案建立州检察长调查权,且州长可动态扩充限制国名单,形成持续政策不确定性。
美国主要州外国投资限制政策对比 | 限制对象 | 惩罚措施 | 例外条款 |
---|---|---|---|
德克萨斯州(SB 17) | 中国、俄、伊、朝公民/企业 | ≥$25万或50%房产价值 | 合法居留者购自住房豁免 |
佛罗里达州(SB 264) | 中国公民及7类企业 | 房产没收+$10万罚款 | 持绿卡购≤2英亩住宅用地 |
爱荷华州(SF 2204) | 中国公民购农地/基础设施 | 土地强制出售 | 非农地商业开发部分豁免 |
在政策分化的变局下,中国投资者需重构三大核心策略:
限制州:德州、佛罗里达等法案覆盖区,住宅投资基本封闭。
机会区:新版QOZ计划下洛杉矶、西雅图等再开发区,提供税收减免+资本利得豁免的组合激励。
多户住宅(MFH):受益于LIHTC扩容(房利美/房地美投资上限翻倍至$40亿),保障房开发获政策倾斜。
REITs证券化投资:通过CHLA提议的$50,000免税增益计划,可规避直接持有限制,支持子女首购。
1031交换升级:利用OBBB恢复的EBITDA利息抵扣,降低杠杆持有成本。
机会基金(QOF):新版30年利得豁免机制,替代传统住宅持有策略。
联邦住房金融局(FHFA)2025年8月指令推动房利美和房地美将LIHTC投资上限提高至各20亿美元,预计撬动240万套保障房建设。这一政策与OBBB法案形成协同效应:
资本可得性提升:LIHTC分配额永久增加12%,债券融资门槛从50%降至25%,降低开发商资金压力。
回报率优化:100%奖励折旧+EBITDA利息抵扣,使保障房项目IRR提升2-3个百分点。
但需警惕地方执行瓶颈:项目审批延迟(平均18-24个月)及基层行政资源不足可能稀释政策效果。
2025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矛盾性前所未有:联邦税改释放流动性红利,而州级立法却筑起投资壁垒;住宅市场面临6.7%利率压制,保障房领域却迎来$40亿资金注入。中国投资者需以合规性重构为前提,在资产类别、地域布局、持有工具三个维度同步调整。
德州农工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:2025年外资限制州住宅交易量同比下降19%,而LIHTC项目资本化率(cap rate)同比扩张0.8个百分点,折射资本被迫流动轨迹。
美亚置业集团凭借37年跨境地产经验,为投资者构建三重护城河:
✅ 政策合规防火墙:实时追踪州级立法动态,定制规避SB 17类风险的持有架构
✅ 税优资产直投通道:联合全美TOP 10保障房开发商,获取LIHTC项目优先认购权
✅ 全周期价值管理:从OBBB税抵申请到REITs退出通路,覆盖投资闭环
添加美亚顾问,获取《2025美国政策敏感区投资避坑指南》及合规项目清单。
香港证监会持牌机构|开发商直签折扣|37年0违规记录